人民长江报推介 | 红绿相融 幸福徐来——全面推行河长制八年来的湘潭答卷
湘潭市水利局 xtsl.xiangtan.gov.cn 发布时间:2024-11-22 17:24
湘水南来,眷顾湘潭。眼前的百里湘江,碧波荡漾,杨梅洲大桥横跨东西两岸,犹如一条巨龙腾跃在江水之上。湘潭,这座与水有着不解之缘的城市,汇聚了湘江、涓水和涟水等众多河流,她们如同城市的血脉,滋养着这片土地。
2017年4月,湘潭市总河长签发“总河长令”,在全国开启了由河长下令推动解决河湖各类突出问题的先河。
全面推行河长制八年来,湘潭市坚持以河长制带动“河长治”,筑牢了“一江两水”生态屏障,为湘潭人民守护好母亲河,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一步步成为现实。
聚力施策
夯实“绿色家底”
千里湘江第一湾
“千年十八总,传世金湘潭。”湘江流经湘潭境内,倏然蜿回,划出一道巨大的“U”型弧线。长达42公里的湖湾被誉为“千里湘江第一湾”,这就是窑湾。
过去,被称为“总”的集市沿江排列,以码头来分隔。商业因水而兴,居民傍水而生,然而看似繁华的背后,却埋下诸多隐患——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无节制排放,湘江水质污染成为“顽症”,也成了人民心里的一道创伤。
窑湾老街
“守护好一江碧水!”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殷殷嘱托,字字千钧。
高位推动,同题共答。八年来,湘潭市坚定不移地沿着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方向阔步前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出了“清四乱”、黑臭水体治理、采砂整治等一系列“组合拳”,力除湘江岸线“沉疴”,整治了一大批河湖顽疾。
“湘潭在‘四乱’的基础上,开展‘乱占、乱建、乱采、乱堆、乱倒、乱排、乱养、乱捕’等‘八乱’问题整治行动,将河湖整治范围由大江大河大湖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力求实现河湖全覆盖。”湘潭市河长办服务中心主任欧阳晓介绍。
深秋时节,窑湾景区游人如织,滨江美景与古朴的街道相映成趣。得益于河长制的全面推行,“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号令已成为湘潭全民护水的行动共识。
2017年6月,湘潭市民间河长组织正式成立。8年来,这一支队伍不断壮大,如今已经拥有近2000名民间河长,做到了“一江两水”每公里都有一名民间河长。与此同时,湘潭市“河小青”志愿者人数也已超过600人,实现了湘江湘潭段全域有“河小青”守护。
“我们连续两年在湘江边组织开展‘清河净滩’行动以及河长制宣传活动,集结了街道工作人员、民间河长、‘河小青’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守护湘江岸线的洁净与美丽。”窑湾街道河长办主任刘兴旺表示,街道将持续开展“清河净滩”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激发广大居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以实际行动推进河长制工作。
窑湾街道开展“清河净滩”活动
湘潭不断推进河湖治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打开湘潭智慧治水APP,眼前“电子水系一张图”囊括了全市河湖基本信息、河长制工作信息、水利设施基本信息等,市县乡三级河长巡河“打卡”情况一键上传,真正实现智能巡河、智能管水和智能治水。
整治河湖“四乱”问题783个,拆除网箱4.3万口,取缔砂场102个,拆解或变卖采砂船107艘,整治湘江非法码头渡口30处……湘江湘潭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全市河湖面貌显著改善。
“湘江的水质就是对湘潭河长制工作最好的检验。”湘潭市水利局局长李汉军说,“河湖保护治理任重道远。‘一江两水’是我们湘潭人民的命脉、文脉,必须全力将河长制实施向纵深推进,把母亲河建设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湘江湘潭城区段
生态之治、河长之能、群众之力共同绘就了湘潭河湖整治的同心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底色也为湘潭的经济社会增添了绿色发展的新动能。
渔民上岸
加快“绿色转型”
水府庙
“天下水府,人间瑶池。”每一个来过水府庙水库的人,都会对此地水清岸绿的美好景色流连忘返。
水府庙水库位于湖南省湘乡市西部,拥有50.5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431公里的库岸线,100多个库湾,34个岛屿,总库容量5.6亿立方米,是湘潭、娄底、长沙农田灌溉、人畜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水源地。
过去十几年,生活在周边的居民靠养鱼致富。夜幕降临后,水面中的“万家灯火”形容的就是那一盏盏彻夜明亮的网箱养殖鱼灯。然而这样传统的“靠水吃水”的方式也让这片水域不堪重负。
几十年都生活在此地的万军微曾是拦库养鱼的养殖大户之一,也是后来最早选择“上岸”的人。
“过去养鱼确实改善了生活品质,但也明显感受到了环境质量的下降。”万军微谈起养鱼造成的水质变化,感叹道:“为了子孙后代的健康,为了大家的利益,我觉得是时候作出改变了。”
近年来,湘乡市以全面实施河长制为抓手,全面启动水府庙水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从2018年起,对水府庙水库“四乱”问题进行全面整治。开展“清河净滩”专项行动,清理岸线140余公里;集中开展库区非法采砂专项整治,清退库区10家采砂场;引导养殖户自动退出水面养殖,库区网箱43026口、网栏386处以及库周500米范围内的规模养殖场全部清退……
水府庙网箱养殖问题整改后
因拦库涉及人数较多,且水府庙地理位置特殊,跨湘潭市湘乡市和娄底市娄星区、双峰县3县(市、区),清退工作开展难度可想而知。
为彻底解决水府庙水库跨界河湖治理的“老大难”问题,湘潭市打破原有的行政及区域壁垒,与娄底市合力推进水府庙的共同治理,并通过建立“河长+检察长”的创新协作机制,加强了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织密了河湖管理的防护网。
此外,湘潭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引导养殖户资源退出水面养殖,同时加大资本投入,鼓励库区养殖户转型,让退捕上岸的库区群众有“新事业”
正值丰收季,漫山遍野的果实把鹅婆山装点得五彩斑斓,也吸引了省内外不少游客前来体验农家乐趣。
当地养殖户万军微自决定退养后开始向农旅结合的生态农产转型,从最初的种植橘子这一单一品种发展到如今种植蔬果种类超16种,不仅带动了当地种植产业的发展,也解决了部分周边人口就业问题。
“用心用情让鹅婆山四季常青。”万军微说道,“现在我们还是在‘靠水吃水’,只是换了一种更加长久的方式。”
经过全面整治,水府庙水库完成了“蝶变”,水质从原来的Ⅲ类至Ⅳ类改善成现在的常年稳定在Ⅱ类。“娃娃鱼”“桃花水母”等对水环境要求高的珍稀水生生物的相继出现,就是授予水府庙水库治理工作的生态“勋章”。
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
水府旅游区事务中心副主任罗晴告诉记者,“作为国家湿地公园,从整治保护到适度开发,发展水美经济是水府庙未来的发展方向。”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且看水府庙如何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红色基因”
韶山,既是一座见证了“东方红”升起的红色之城,也是一座山清水秀的绿色之都。站在韶山青年水库坝顶远眺,一面是碧波荡漾、青山环绕的库区,一面是湖南省河长制水文化主题公园内一幅立体的水系图。“湘、资、沅、醴”蜿蜒曲折;“八百里洞庭”一览无余;伟人故里,韶河淙淙。
韶山市青年水库
韶河是涟水一级支流,分为南源和北源,在韶山境内流域面积为173平方千米。韶河南源发源于韶山乡滴水洞,沿岸分布着多个红色文旅景点。作为韶山的母亲河,韶河不仅滋养着这片土地,更寄托了12万韶山人民的美丽愿景。
近年来,韶山认真落实河长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治理,瞄准“一河一策”,确保实施一条、见效一条,通过控源截污、清淤护堤、水源涵养、景观打造及湿地修复等多项工程,不断强化治理力度,并立足本地发展需求,将“红色文旅”与“绿色生态”有机结合,为核心景区面貌提质升级。
韶山市韶河南源段
2021年,“韶河南源段河道青年水库库区清淤”作为全市10件民生实事项目予以实施,从源头上缓解了水库水质的富营养化问题。
“河湖管护既需要坚持高位推动,也需要全民参与。”韶山市农业农村水利局局长赵祖坤表示,韶山在积极完善“河长+河长助手+民间河湖长+河道警长+检察长”的“1+4”管理组织体系的同时,不断加大河湖保护宣传力度,打通了河长制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几年间,“河小青”“映山红”志愿者的身影遍布韶河两岸,爱河护河之风吹遍韶山。
韶山市“河小青”在行动
2022年,韶河南源段被推选为“一县一示范”河段。为进一步增强韶山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2023年,韶山市针对韶河与青年水库启动了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监测显示,韶山辖区内已无劣V类水体,韶河断面水质优于Ⅲ类,地表水青年水库水质提升至Ⅱ类;省控考核监测水环境质量全年达标率100%……韶山河湖管护有实有效,一幅“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正在伟人故里徐徐展开。
韶河主河道银田镇段
治水、护水、活水,河湖治理与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地一域之事,也非一朝一夕之功。河长制全面推行八年来,湘潭一直在创新探索一条让“水常清、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道路。
当前,湘潭正全面开展创河长制文化品牌“个十百千万”行动,旨在将一个品牌,十名优秀河长,水韵百景,千名河长、万名志愿者融进河长制工作,为推进新时代河湖治理高质量发展厚植文化根基。
为了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为了将人民群众心里的美丽愿景转变成眼前美景,为了让母亲河成为幸福河,一份关于“一江两水”永续发展的湘潭答卷还在持续作答。
- 全部留言
- /
- 评论
- 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