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湘潭市水利局 xtsl.xiangtan.gov.cn 发布时间:2021-02-01 16:00

黄建红  (湘潭市水利局 )

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辖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雨湖区、岳塘区5个县市区,全市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总人口288.8万人。全市拥有各类水利工程5240处(山塘除外),各类堤防长度992公里。从事水利工程管理的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80个,管理人员1280余人。多年以来,为适应新时代水利建设与发展要求,全面深化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水利工程管理行为,全市各级政府主动作为,全市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阻碍了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急需解决。

一、 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式粗放

我市水利工程管理分为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与地方水利工程管理两种管理方式。国有水利工程管理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置专门的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实施管理,地方水利工程实行分散管理。国有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大都为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管理经费与人员工资列入财政预算。地方水利工程大都由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实施管理,部分由村级和农村用水户合作组织实施管理。无论是国有管理还是地方分散管理,管理模式基本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工程管理制度和经费筹措还滞留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致使管理方式比较粗放。同时由于缺乏固定的工程管护资金来源,部分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只注重社会经济,忽视自身发展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水利工程运行安全难以保障,工程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二)管理体制不清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的多元化,我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既有中央投入与地方财政投入建设的项目,也有企业投入与个体投入建设的项目,例如:发电、灌溉、养殖等功能性较强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市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但由于建成后管理形式存在区别,有的是由政府设置的专门机构管理、有的是村级集体管理、有的是企业自行管理、有的是个体经营户管理。这种现象造成管理单位混淆,管理制度与运行职责难以统一到位。

(三)管理不够专业

我市从事水利工程管理的人员1080人,在册的水利专业技术人员321人,占管理人员总数的29.7%,且都为国有水利工程管理机构人员,村级集体管理及个体经营户管理的水利工程大都无专业技术人员,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而且近年来由于整个水利行业经济提速不快,效益偏低,大量水利院校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基层水利工作,且事业单位人员引进需逢进必考,体制内的从事专业技术的人员又无法安逸从事本质工作,大部分选择停薪留职或辞职,专业管理人员逐年流失的问题比较突出。我市水利工程凭经验与习惯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管理极不规范。

(四)管理经费难以保障

我市区域内拥有各类水利工程5240余处, 各类堤防长度992公里,从事水利工程管理的机构80余个,管理人员1280余人,但真正纳入财政预算安排经费的仅为国有大中型水库、水闸、城市防洪堤与大中型泵站等管理机构的人员经费。乡镇随着机构改革的变化,水管站被撤消,由农业服务中心代为管理,管理经费未予单独安排。同时随着农业灌溉用水水费与堤防管理费的取消,所有水利工程管理机构除按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安排人头经费外,再无其他收入来源,水利工程日常维护管理费用与职工福利经费难以保障。

(五)管理权限不明确

我市大多数水利工程修建于六、七十年代,受当时计划经济的限制,均有集体或农民自发建设,未按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要求和程序办理项目建设相关手续和落实管护责任,存在工程产权不清,用地手续不齐、工程管理范围不明、管理制度不全的突出问题。致使很多水利工程长期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分散管理、无人管理的现象相当严重。

(六)水事执法难以开展

我市水利工程众多,在日常运行管理中,对水利工程设施破坏和侵占水利工程设施的违法行为难以进行处理和处罚。由于水利工程大都为公益性工程,监管职责不明,造成没人管,难以管的现象。水利行业虽然拥有的专业法律、法规比较多,但是执法工作一直是短板,主要问题是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体系不完善,从事执法工作的人员不专业、举报投诉渠道不畅通。虽然我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设有专门的水利执法机构,但由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特殊性,也无法全面行使水利工程违法案件的执法工作,各工程管理机构由于没有执法权,按照行政执法的要求,无法开展执法工作。

二、对策

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保护工作,是水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建成后,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和保持工程建筑物和设备的完整、安全,充分发挥其防洪、灌溉、供水、排水、发电等效益。

(一) 加强地方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体

制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地方采取法律和政策措施加以解决,做到水利工程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确保水利工程管理有序,运行安全和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各项制度是指导约束水利工程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一是要制定、修订和执行技术管理规范、规程,如:工程检查观测规范、工程养护修理规范、水利调度规程、闸门启闭操作规程等;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据以开展管理工作,如:计划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经济管理制度、财务器材管理制度和安全保卫制度等。

(三)运用科技手段,实现管理现代化

要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功能的充分发挥,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运用科技手段,实现管理现代化。一是要贯彻全面服务的方针。除应继续巩固提高过去所侧重的防洪、排水、灌溉等方面以外,要把水电、水运、城乡供水和水产都做为重要服务项目。有重点地建立微波、短波通讯系统,设置快速运算的电子计算机网络,实现优化调度,全面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二是在技术管理中更广泛地应用系统工程等现代化管理科学理论和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各种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三在监测维修方面,对重要工程设置遥测、遥控、预警和监测工程设施工作状态的自动化装置,监控其安全运行。四是实现社会化管理。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以大带小、网格化管理等集中管理模式,实现管理一盘棋。

(四)拓宽经费渠道,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资金保障问题一直是制约水利工程管理的瓶颈,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存在“无人管、无钱管、无设备管”的局面。要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各级政府必须建立稳定的管理经费保障机制,拓宽经费渠道,加大投入,逐步实现“政府负责,行业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水利工程管理新机制,确保水利工程管理有序开展。

(五)充实基层技术力量,确保专业化管理

要改变水利工程无人管局面,实现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就必须充实基层技术力量,稳定管理队伍。一是要建立基层水利工程管理队伍,要加大与各大专院校的对接,激励各类院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水管部门就业。二是加大人员专业培训力度。对那些自愿长期扎根基层的优秀水管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选送到各专业院校进行培训学习。三是提高基层水管人员待遇。对基层水管人员在职称、工资福利等待遇方面适当倾斜,稳定管理队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