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河长制工作再获省政府激励!

湘潭市水利局 xtsl.xiangtan.gov.cn 发布时间:2023-01-09 16:42
守护碧水清流 逐梦幸福河湖



我市河长制工作再获省政府激励





2022年,湘潭全面强化河湖治理,河湖水质稳步提升,1-11月,14个国省控断面全部达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

2019年,湘潭市河长制工作受到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2019年和2021年先后两次受到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2022年12月,我市河长制工作拟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




01
高位推动,合力推进河长制工作高质量落实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全面纵深推进河长制工作作为促进“四区一地一圈一强”的重要工程来抓。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发挥头雁效应,6次带头巡河,全市13名市级河长均开展了3次以上的巡河,下达河流河长令23个,整改突出问题31个。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研究出台了《湘潭市城区黑臭水体深化治理总体方案》《全面开展四水行动第一号总河长令》等提升河湖水质和管理面貌的文件方案,纵深常态化推进河长制工作。

针对换届、河长变动大的实际,整理并印制了《河长履职工作手册》《河长制小红书》,采取多种方式对河长履职进行规范和培训,提升各级河长履职质量和成效。

2022年,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严格按照履职规范开展巡河,累计巡河54660次,发现问题14500个,解决河湖问题14258个,全市河湖水质进一步稳定向好。

联合行动,形成合力。每季召开河长制成员单位会议,进一步夯实“河长+河长助手+民间河长+河道警长+检察长”的“4+”管理体系。出台《湘潭市、娄底市涟水及水府庙水库联防联控联治协作机制》《湘乡市、双峰县检察机关水府庙水库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跨区域协作机制》《长沙市、湘潭市跨界河湖联合管护机制》《湘潭县、雨湖区涟水联合保洁机制》等跨区域联防联控制度文件,确保交界河流水库联合管控、力量同步。


02
攻坚克难,用力打好河湖水质保护提升战


聚焦河湖“四乱”,狠抓顽瘴痼疾整治。

2022年,拆除河道管理范围违法建筑20处1000余平方米、围库围垦21处,清理各类“四乱”问题68处,拆除河流沿线敞口垃圾池、站59处,清运河流建筑垃圾2.4万余吨,水利部交办的39个碍洪问题、上级交办的16个河湖四乱问题、红网@河长投诉的7个问题、本级交办的78个问题和民间河长巡查发现的582个全部整改销号,河湖管护面貌不断改善向好。

瞄准达标,狠抓水质保护与治理。

全年完成了42个“千人以上”集中式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及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任务;全力推进跃进水库污染源治理、库区清淤及工农支渠水系疏浚工程;大力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湘潭县石鼓镇、湘乡市山枣镇、白田镇、梅桥镇等污水处理设施,乡镇污水处理能力日渐增强;对医疗机构医疗污水处理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形成了设施清单和问题清单,23个传染病和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污水处理问题全部整改销号;狠抓养殖污染治理,严格“一江两水”及其主要支流、入河渠道两岸畜禽养殖管理,养殖污染逐步减少。

2022年1-12月,我市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向好,湘江易俗河、昭山2个断面9月达到了Ⅰ类水质,为历史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佳水质。

多措并举,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

采取完善管网、控源截污、雨污分流等治本措施,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通过周晒榜、月通报、季讲评的方式强力督促项目进度,年度完成投资约3.52亿元。黑臭水体治理完成比例达95.8%,完成县级黑臭水体整治任务5个。


03
拓展特色,聚力打造湘潭河长制升级版


巩固拓展智慧治水。

不断探索完善“互联网+”智慧治水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拓展河长制微信巡查举报平台、湘潭市电子水系图、湘潭市河长制信息平台和掌上治水App终端等智慧治水功能及应用,逐步实现河长巡河智慧打卡、发现问题网上交办、整改问题网上销号、巡河台账自动生成等智慧治水功能。

同时,充分运用无人机、卫星遥感、视频监管(湘江城区段全线实现实时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提升智慧治河管河能力。

巩固拓展湘潭民间河长项目。

持续做大、做优、做强湘潭民间河长项目,按要求完成了1个市级、5个县级河小青中心阵地建设,河小青七项行动要求有效落实。新成立民间河长水上中队,湘潭民间河长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2022年湘潭民间河长、河小青累计巡河32042次,发表巡查周报287刊次,发现问题621个,各职能部门完成整改582个,开展河长制“六进”、防溺水宣传等活动70余次,净滩行动100余次,参与活动5000余人次,捡拾垃圾4000余公斤,扩大了公众参与度,全民治水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持续推进美丽河湖建设。

多措并举推动市、县、乡幸福河、示范河、样板河建设,市本级投入3500万元高标准打造市级涟水幸福河,投入850万元对完成美丽河、样板河建设的县(市)区、乡镇进行以奖代投,建设3个水美乡村,实现“一县一示范”“一年一河段”“一乡一亮点”,众多美丽河湖成为人民群众休闲、怡情的“网红”打卡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