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报】 “兴水利 补短板 忙冬修”系列报道——何以安全度汛?“防”字上下功夫
湘潭市水利局 xtsl.xiangtan.gov.cn 发布时间:2020-11-05 11:11
编者按
河床深了,田野肥了,又到冬修水利时。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市已经吹响了2020-2021年冬春水利建设的号角。稳固完备的水利基础设施,不仅是应对汛情的最大底气,更是农业取得连年丰收的重要保障。
把短板补齐、把堵点疏通、把隐患排除,全面提高水利工程和排涝系统在旱涝灾害中的防御能力,关乎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疫后重振意义重大。
从本期起,本报推出“兴水利 补短板 忙冬修”系列报道,将镜头和笔头对准项目现场,看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说说水利人的担当与责任,聊聊安全度汛背后的故事。
“兴水利 补短板 忙冬修”系列报道一
何以安全度汛?“防”字上下功夫
本报记者 王希台
今年的汛期已结束,我市实现了“城区无涝、江河无险”的度汛目标。然而,今年以来我市连续遭遇多轮强降雨,湘江湘潭段高水位持续时间大大超过往年平均值,面对水情,湘潭为何能平稳经受住考验?实现了“未溃一堤一垸、未垮一库一坝、零伤亡”的目标。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一个“防”字。
防大汛要未雨绸缪。2017年的一场特大洪水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多次组织专题会议安排部署调度防汛工作,梳理风险点、加快补短板,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排除万难,全力支持修建水利工程,让防汛链条环环相扣。
当年,我市大力实施城市防洪排涝设施提质改造项目,共维修泵站 22处57 台14388千瓦、新建泵站 18处48台15380千瓦,提质改造泄洪涵闸55处,整修、加高培厚撇洪渠堤防 12 公里。同时,投资20.9亿元,完成“一江两水”堤防建设124.7公里。投资2.5亿元,完成面上较大水毁水损水利设施修复560多处。
我市水利部门紧紧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 水利行业强监管” 发展总基调,全面梳理排查涉水工程项目,科学规划,积极向国、省争取各类水利专项资金13.69亿元,为城区防洪排涝设施提质改造、城市防洪闭合圈堤防建设、水利薄弱环节治理等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我们一定要想在前,做在前,在‘防’字上下功夫,才能在汛期守护一方安澜。”这是市水利局主要负责人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近3年,湘潭共投入9000多万元,以钉钉子精神,逐个环节梳理风险点、及时消除漏洞、补齐短板,构筑起了防汛的“铜墙铁壁”。
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多。入汛以来,我市380座水库中,有65座次水库发生泄洪。期间,所有水库均在汛限水位以下,渠道、护岸、水闸、灌溉设施、机电泵站等水利工程平稳。
“今年虽然没有大的洪水,但对防汛能力的考验依然存在。金江泵站二期的投入使用,为安全度汛增加了底气。”昭山大堤管理所工作人员唐勇兵介绍,2017年7月初,昭山示范区在经受了王家晒、朝阳渠、仰天湖、金江泵站超出警戒水位的考验后,同年启动金江泵站扩建二期工程建设,2019年投入使用。目前,金江泵站的装机功率及排水能力为全市最大。
2013年以来,昭山示范区实施的水系改造工程至2019年底基本完成,王家晒河和朝阳渠排洪标准由过去的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现今50年一遇,泵站排涝标准也由过去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现今20年一遇标准。至此,昭山完整的防洪、排涝体系基本形成。
“水利工程补短板”的成效在2019年至今年的汛期得以体现,昭山城市海景水上乐园运营及附近百姓的生活都没受到洪水的影响。
这只是全市水利工程“补短板”的一个缩影。
“2017年,涟水河争光堤出现管涌和大面积滑坡,建中堤出现翻砂鼓水,泵站的排涝能力不足,当年的抢险救援工作十分艰巨。”雨湖区大堤管理所所长肖梨平介绍,为提升防洪能力,2019年11月启动了建中堤续建项目建设,目前己完成进度98%,余下工程正在加速推进,即将进入道路硬化阶段,项目完成后将有效解决汛期高水位出现的管涌、堤坡渗水及漫堤等险情,有效保护姜畲地区10多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争光堤项目,则属于涟水左岸河西堤涟水保护圈建设项目,建成后雨湖区城市防洪将形成闭合圈,目前一期主体工程大部分已完工。
从2017年的5座泵站到2020年的14座泵站,雨湖区拆除重建桃花港、红星、金陵三座泵站,扩容建中、杨家港泵站,新建了张树港泵站。“水利设施设备的提质扩容,极大地增强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信心。”肖梨平说。
2020-2021年冬春水利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我市力争完成总投资10.3亿元,计划完成水利项目64处,农民投工投劳420万个,投放机械台班11.8万台(套)、移动土石方800万立方米。建设完成后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0.9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5万亩,新增供水受益人口3.29万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平方公里。同时,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要求,加强防洪薄弱环节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着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稳步推进水利移民后扶、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面上水毁灾损水利工程修复,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综合体系,全面提升水利基础设施综合效益。
市水利局主要负责人表示,防汛救灾不能只满足于眼前能“过关”,短期能应急,更要站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安全发展的角度,算大账、算长远账,将水利设施“补短板”这件造福人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坚持下去、做实做好。
- 全部留言
- /
- 评论
- 有用()